
前英格兰球员罗宾逊谈论了世俱杯的布局,多特蒙德战平了巴甲队伍,这样的结果让人不满意。但是黄黑军团损失了多位主力球员,大家也能理解科瓦奇体系的问题。首先,罗宾逊劝说科瓦奇避免保守的作风,在淘汰赛性质的比赛当中,多特蒙德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特点。从健康的球员来看,阿德耶米、布兰特与格罗斯等人,他们都是灵光一现的球员,稳定性不怎么好,但是这些人状态良好的时候,效率很高。如果科瓦奇避免保守的战术作风,这一批“抽象型”的球员或许能够发挥自己的强项,在淘汰赛性质的杯赛当中,多特蒙德肯定要避开保守的风格,就像上个赛季的欧冠。
同时,罗宾逊还劝说曼联的管理层,给予阿莫林在转会方面一定的权利,不然的话红魔还会在低谷期越陷越深——阿莫林的意见要得到重视。在弗格森退休之后,为何曼联无法爬出低谷期?罗宾逊举出了另外两家俱乐部的例子,阿森纳在“后温格时代”也一度下滑很厉害,下滑幅度比红魔都大,但是现在阿尔特塔也率队连续拿到英超亚军,在欧冠也有起色,那是因为枪手的管理层至少重视塔帅的意见。切尔西也回到了欧冠区,要知道阿布被迫出售蓝军,也就是三个赛季之前的事情,斯坦福桥在本赛季迎来了曙光,也是因为马雷斯卡的意见得到了重视。回到阿莫林的身上,他也需要同样的尊重和重视。
曼联的问题或许不在于教练的能力,而在于管理层与教练之间的信任与协作。阿莫林若想真正改变曼联的颓势,俱乐部必须给予他足够的决策权,就像阿尔特塔在阿森纳、马雷斯卡在切尔西所获得的那样。 回顾曼联近年来的选帅历程,从莫耶斯到滕哈格,每一位教练都曾带着雄心而来,却最终因管理层的干预、引援策略的混乱而步履维艰。阿森纳和切尔西的成功案例证明,稳定的支持比频繁换帅更重要。阿尔特塔在初期也曾遭遇质疑,但管理层坚持信任,最终换来了球队的复兴。同样,切尔西在经历动荡后,选择让马雷斯卡按照自己的理念建队,如今已初见成效。
红魔若想重回巅峰,就必须打破“短期成绩决定一切”的思维。阿莫林需要的不只是一份合同,而是像克洛普在利物浦、瓜迪奥拉在曼城那样的长期规划权。只有当他能够真正主导球队的战术体系、引援方向,甚至青训培养时,曼联的重建才可能走上正轨。 否则,即便换帅如走马灯,红魔仍将深陷泥潭。阿莫林的意见能否被重视,或许就是曼联能否触底反弹的关键所在。在世俱杯欧冠淘汰赛的舞台上,多特蒙德需要的是敢于亮剑的勇气,而非畏首畏尾的保守。罗宾逊的建议切中要害——这支球队的基因里本就流淌着进攻的血液,阿德耶米的速度如同一柄尖刀,布兰特的创造力能在电光火石间撕开防线,而格罗斯的远射更是随时可能成为打破僵局的利器。若将他们束缚在战术的条条框框中,无异于自废武功。
笔者(老同事说事)注意到,包括罗宾逊在内的很多名宿,都谈到了克洛普给黄黑军团打下的战术根基——这家俱乐部的进攻风格快速、华丽,那么他们就要避免保守的作风。虽说渣叔已经告别威斯特法伦球场很久了,但是纵观多特蒙德在“后克洛普时代”的诸多主帅,但凡保守的主教练没有好结果。也就是说渣叔对于球队的影响深远,所以罗宾逊劝说科瓦奇避免保守的作风。回顾本上赛季欧冠的教训,多特蒙德正是因为过于谨慎,在关键回合中错失了太多反击的机会,最终被对手拖入消耗战,遗憾出局。
如今面对同样高压的杯赛,科瓦奇必须明白,与其被动防守,不如主动出击。多特蒙德的优势在于前场的爆发力,一旦让这些“神经刀”球员找到节奏,他们的灵光一现足以改变比赛走向。 当然,冒险并不意味着毫无章法。罗宾逊并非建议科瓦奇彻底放弃防守,而是要在攻守之间找到平衡——高位逼抢可以压缩对手的出球空间,快速转换则能最大化利用阿德耶米等人的冲刺能力。如果多特蒙德能够以我为主,用进攻压制对手,或许能在欧冠的舞台上走得更远。毕竟,淘汰赛从来都是勇敢者的游戏,而多特蒙德,理应成为那个敢于冒险的挑战者。